
平臺型品牌,內容重塑品牌
產品型品牌與平臺型品牌,在品牌營銷上有巨大差異,策略方法也完全不同。
產品品牌上市前就已定型,賣點與優勢都非常清晰,核心是做大曝光傳遞賣點。簡單點說,喊口號就有效。
但平臺型品牌的問題是,平臺是中立的承載著,內容是用戶創造的,成為什么調性的品牌,完全看用戶創造了怎樣的內容,不確定性很大。用戶的想法可能與平臺的初心并不一樣。
對于平臺品牌的營銷策略,核心是是內容干預與引導,不能任其內容瘋長,就像花園草木,營銷者的責任是修剪與塑形。
必須與內容與用戶運營部門通力合作,通過內容生態的改變,來塑造品牌的長期認知。
接下來我們聊聊,平臺型品牌的營銷策略與方法,以下:
平臺品牌沒有“賣點”
我經歷2家互聯網公司都是平臺品牌,如果用4A體系下的解決方案,廣告可以做的很好,可以贏得全行業的贊譽,但用戶反饋是,看了他們的廣告感覺好酷,重新下載了幾年不用的APP,打開一看還是那樣,于是再次卸載。
平臺品牌不能靠品牌TVC,那個東西用處不大。品牌策略可以把賣點提煉的很精準,只要內容生態沒改變,那這個賣點就是不存在的,虛假的。
平臺品牌需要做的,是創造賣點。
平臺是生長出來的,品牌的樣子,取決于用戶如何使用,產生怎樣的內容,品牌由用戶創造的內容構成。所以我們做營銷,就是與用戶一起創造賣點,一起共創品牌。
比如淘寶,里面有800萬賣家,這里什么東西都有,什么都賣,但之前一直被詬病山寨假貨,9.9元包郵的低端形象。但里面也有年輕的創造者,設計師,潮流店等等。
那9.9元包郵能代表淘寶,還是設計師店鋪能代表淘寶呢?或者說如何將淘寶的9.9元包郵的賣點弱化,將年輕潮流的賣點強化?
喊口號是沒有用的,淘寶的策略是,從800萬商家里,挑選出100家,做一場“造物節”,再將造物節傳播給大眾,傳遞的信息是:這才是淘寶該有的樣子。通過內容重組來塑造賣點,重塑品牌。
類似的營銷戰役淘寶做了很多,核心方法論就是,將理想中的淘寶,通過內容專題的方式做出來,傳遞給大眾與用戶。
在平臺品牌的建設過程中,核心是內容ICON,品牌建設必須運營化。
品牌主張——內容ICON——傳播曝光。
我總結大概是這三個邏輯鏈條,先有品牌主張定方向,再進行內容重組做專題,繼而傳播曝光引導用戶重塑生態。
快手策略:內容重組
接下來我試著聊聊快手的品牌策略,不一定對,大家參考。
我喜歡快手是因為它的豐富性,是自互聯網以來,最真實豐富展現多元化生活的內容平臺。
藝術家徐冰有個作品叫《蜻蜓之眼》,從豐富性與故事性的角度,今天的快手,是中國的蜻蜓之眼。
面對這個無限豐富的內容社區,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如何引導,如何塑造這個品牌?
最近快手做了多場主題直播活動,包括“一日人生”、“煙火人間”等,每一場直播都是記錄本身,在這幾個專題里我似乎看到了一點線索,借此文章,也與快手的朋友交流一下品牌策略。
“一日人生”以時間為維度,通過數十位主播在不同時間段的直播接力,拼接成一日人生。
“煙火人間”是最近剛做的,以地區為維度做了四場直播,分別是東北的“安居”,西北的“傳承”,西南的“多元”,東南的“涌入”,四場直播,展現中國的煙火人間。
當直播帶貨的大潮席卷全行業時,快手這幾場直播,仍然保持記錄的本質,通過群像直播,記錄中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實讓我想起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最普通的日常,做出了最高級的質感。
大家可以在網上找這幾場活動的內容看,我們主要做策略層面的解讀與梳理。就此線索,從主張——內容——傳播邏輯下,說說我對快手品牌策略的理解:
品牌基因:記錄世界
品牌價值觀很重要,直接影響內容走向,也影響營銷的精準度。沒有清晰可辨的品牌基因,用戶溝通就沒有力量。
快手的品牌基因,是成為記錄者。
以人為維度記錄世界,以人為維度的內容社區,同樣是短視頻與直播平臺,快手關注的是人。
我們觀看快手,看的是一個人的日常。
比如關注一位旅行者或者卡車司機,看的不是每條都精心編排剪輯的視頻,而是搖搖晃晃鏡頭下的真實日常。
現在的快手,承載了數億人的生活紀錄片,這是快手的品牌價值與社會意義。
那么接下來營銷工作需要做的,是最精準與最大化的解釋“記錄”本身,精準是內容屬性,不能空泛;最大化是人群,所有人的生活都值得記錄,去用戶屬性。
從內容屬性的角度定義品牌,而不是從人群屬性。
內容重組:可持續IP化
以平臺內容為核心素材,首先是內容重組,然后是內容外循環,也就是破圈。創造子彈,再打出去。
面對數億人創造的內容,包羅萬象,眾聲喧嘩,營銷人員如何選擇,倡導什么以及不倡導什么,至關重要。
內容重組,目的是通過內容活動,在雜亂的內容中,塑造出小范圍理想中的內容。比如最近做的煙火人間與一日人生,將最具記錄感的,最能代表快手與中國普世生活的內容,做成專題單獨傳播。
圍繞“記錄”進行內容重組,創造可持續的運營活動IP,持續不斷的去做,不同的專題對應不同人群,將一個人變成一類人。
我的個人看法是,快手首先要破人群,不該對任何人群有偏向或偏見。國貿格子間的白領想看見山野采蜜人的野性,大涼山鄉村兒童,也想知道他們向往的大城市生活。
快手在內容重組的過程中,要持續擴張人群,做到真正的平均中國人,所有人都要在快手記錄生活。
引導用戶:生態重塑
通過對內容ICON的傳播與破圈,改變品牌調性,改變用戶認知,重塑內容生態,這是很龐大而漫長的工程。
破圈在我理解就是內容的外循環,比如快手的內容成為微博熱搜,成為新聞報道甚至社會話題,以達成破圈刷新認知的目的。比如最近上熱搜的余秀華快手讀詩片段,被左小宇宙、耳帝、朱婧汐轉發,便是破圈,破圈意味著認知更新。
對于快手來說,需要重塑的品牌形象與內容生態,是將平凡普通人的定義再擴大一點,比如有余秀華的視角,是不是再加個西川的視角?民間詩人與知識分子詩人的碰撞。比如有徒步川藏的記錄者,能否也有穿越亞歐大陸的記錄者呢?
最終通過內容專題,引導快手用戶與大眾,對“快手內容”進行重新理解,讓“記錄”本身更加普世,不管是工地民工,還是格子間碼農,都值得在快手記錄生活。
快手生態最終會塑造成怎樣?我從用戶與品牌策略的角度思考,應該是普世的記錄者,生活不該有高低貴賤,不偏向鄉村,也不傾向城市,沒有對立,不帶有某個群體的標簽,應該是所有人的記錄者。
總結,平臺內容重塑品牌
今天簡單聊聊平臺品牌策略的思考,也對快手的品牌策略做了點個人見解。我熱愛快手,快手為中文互聯網做了增量,將此前從未在互聯網展示的人群,連接到了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了話語權。真心希望快手牛逼。
快手需要擴張的,是在“記錄”這一內容維度下的普世人群。
不止是快手,對于所有平臺型品牌,這一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適用,通過內容重組的方式重塑內容生態。
提煉一下重點,大概分成三步:品牌主張——內容ICON——生態重塑。
品牌主張:不一定是一句話,準確來說是個品牌策略,對內統一價值觀,作為工作衡量標準。對外作為用戶溝通方向,沿著一個方向向前,不至于偏離軌道,做事有底氣,內容有方向。
內容ICON:平臺品牌建設不靠喊口號,內容生態不改變,口號喊出來也是假的。所以必須用內容來塑造品牌。在平臺中挑選理想品牌的內容,將其作為一個整體ICON向外輸出,在站外,在全網輿論中傳播,改變大眾對品牌的原有共識。
生態重塑:叫品牌轉型還是重塑不重要,品牌如何定義自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用戶如何定義,如何使用,我們無法強制用戶,更不能左右用戶的想法。只能通過有策略的營銷,引導用戶向理想中的生態轉變。
通過持續的內容ICON,在全網破圈傳播,逐漸改變大眾共識與用戶創作觀念。最終促進內容生態的轉變。
內容平臺的營銷策略,絕不只是喊口號。必須跳出廣告的范圍,從用戶,從內容運營的層面,改變生態內容屬性。
杭州品牌策劃公司 杭州品牌設計公司 ? 杭州品牌VI設計公司 ?杭州廣告公司 杭州廣告策劃公司 杭州廣告設計公司 杭州產品設計公司 杭州品牌營銷公司 天貓店鋪設計 電商視覺設計 杭州VI設計 品牌VI設計 陳飛波設計公司 天貓 淘寶 母嬰十大品牌 化妝品十大品牌 珠寶十大品牌 童裝十大品牌 服裝十大品牌 小紅書 抖音短視頻 杭州內容種草 杭州自媒體營銷 杭州4A公司 上海4A公司 深圳4A公司 北京4A公司 產品設計公司 廣告策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