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er和滴滴竟然都默默地合并了!
杭州VI設計,杭州LOGO設計,杭州廣告公司,寧波廣告公司
經歷了長期的燒錢持久戰,最近滴滴和uber傳來了合并的消息,陸柏品牌設計網的小編心里是崩潰的,便宜又方便的打車服務估計是要走到盡頭了。
經過傳言、辟謠、再傳言、再辟謠。。。。幾個輪回,外媒終于證實Uber CEO的合并的博文屬實,滴滴Uber合并基本已經坐實。
關于這次合并,你需要知道的 4 點:
一、 燒錢太狠,共同投資方推動合并。
滴滴快的、58 趕集、優酷土豆等近年來中國互聯網標志品牌發生的大型并購案例,無一不是資本在后面助力推進。
而且,滴滴和Uber作為中國出行市場的領導者,盤子越來越大,隨著融資的不斷推進,二者開始擁有越來越多的共有投資方。梳理發現,多家機構同時投資了這兩家公司,包括中國人壽、環球老虎基金和高瓴資本。
資本總是要賺錢的,這是永遠不會變的。
滴滴打車、快的打車以及兩者合并后的滴滴出行的融資梳理:
Uber全球和Uber中國的融資梳理:
二、 合并后優勢互補一加一大于二。
推動Uber中國區業務與滴滴合并,也是源自于Uber將計劃推動IPO,那就得必須控制住在中國市場的虧損。這構成了合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
滴滴也是作為中國本土快速崛起的互聯網公司,曾經就受到來自國內資本的壓力,促使滴滴與快的合并。為減少競爭不必要的巨額虧損,合并在資本的強推下,必然發生。滴滴與Uber新一輪的競爭已經白熱化,雙方都愿意看到對方低頭握手言的合并。這就是未來的市場格局。
去年O2O外賣之爭,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O2O旅游之爭,攜程與去哪兒合并;同城交易之爭,58同城與趕集網合并;還有互聯網視頻領域之爭,優酷土豆合并。這些合并案例,都證實了一點,減少競爭帶來的不必要花費;統一市場,規范行業秩序;優勢互補一加一大于二。
三、 雙方合并后,滴滴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中的地位更高!
滴滴出行被認為是BAT之外最大體量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但為了對抗其競爭對手Uber,滴滴目前仍要依靠于阿里和騰訊,一旦Uber和滴滴合并,減少騰訊、阿里在“戰斗”的投入和影響,將很大程度上增強滴滴的獨立性,如果此次能通過協議的方式達成合作,滴滴或許會減緩甚至停止海外擴張的步伐,這對雙方來講都可以避免無意義的“戰斗”。
四、 滴滴、Uber合并后,消費者打車還有那么多優惠嗎?
雙方合并后,網友稱:柳傳志的女兒柳青是滴滴快的總裁,侄女柳甄是Uber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最后,柳傳志自己的聯想,則是神州租車的大股東,柳家一門幾乎包攬了專車市場前幾大份額。這么玩真的好么?
合并之前:uber在中國的市場和滴滴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滴滴雖然已經強占了中國大陸400個城市的市場但危機依然存在。雙方都一直采取為司機、用戶提供補貼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
合并后:滴滴和uber合并已經不再只是資本的事兒了,它跟我們每一個用戶都息息相關,而且對我們打車用戶來說并不是好事,滴滴uber基本壟斷了中國的出行市場,那么補貼勢必不會存在了,最終我們用戶被牢牢套死在這顆大樹上,平臺想怎么圈我們錢就怎么圈錢。
這恐怕是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宣布合并后,將要發生的、與人們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變化。然而,中國交通出行市場絕對寡頭的誕生,和他將要改變的生態,遠不止這么簡單。
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雙方相互持股,成為對方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于17.7%的經濟權益,Uber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一周之內,網約車合法化、Uber中國“投降”,滴滴的壟斷地位徹底加固(超過90%的市場份額),并成為首家BAT(騰訊、阿里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
這份盡量克制的官方公告,基本上宣告了Uber退出了中國市場。收購之后,Uber全球雖然只有5.89%的投票權,但享有滴滴17.7%的經濟權益,這是Uber把中國市場拱手相讓獲得的價值,Uber也因此從中國市場有力競爭者,轉變為財務投資人的角色。
國外互聯網企業從未在中國取得過成功的怪圈還在繼續,當然,中國互聯網也從未在國外取得成功。這讓互聯網看起來成了“中國的”和“世界的”兩個平行世界。
對于融資已到F輪的滴滴和G輪的Uber全球來說,決定權早已不在管理層手中。已經有無數分析指出,這場結局是由投資人推動。在過去的兩年內,滴滴和Uber無疑是資本的寵兒,他們的支持者幾乎囊括了全球所有頂級的科技公司標志設計企業和投資公司,他們至少有4家共同的投資方: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中國投資管理公司高瓴資本集團、對沖基金老虎環球基金以及中國人壽。一年半以前,滴滴和快的的爭斗,在來自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股東的促成下,以合并的方式結束爭奪,組成中國最大的網約車服務商。這一次如出一轍。
去年12月的滴滴戰略大會上向媒體公開宣布,滴滴用“1/4的單均補貼量,占有同行10倍市場規模”。在今年1月,Uber首席執行官卡蘭尼克被問到怎么看待滴滴的此番言論時,他沖口而出說:滴滴公司每周要花七、八千萬美元,按照滴滴的這個節奏來估算,每年花40億美元來補貼司機;去年Uber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但用于補貼司機的錢僅有滴滴的一半。
Uber首席執行官卡蘭尼克
近年來,為了爭奪中國這個全球人口最多市場,Uber和滴滴等公司每年都投入大筆資金對消費者和司機提供補貼或免費出行機會?;仡櫟蔚魏涂斓暮喜?,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說,“我們的初衷是以為這樣比賽可以結束了,終于可以停止燒錢了,可是后來才發現,國際級的比賽才剛剛開始。”
投資人太想停止這種巨額的燒錢行為,于是在商場上,敵人和朋友是可以轉換的。出行市場已經進入消費者粘性階段,錢不可能一直燒下去,Uber和滴滴都還處于虧損狀態,要獲得更大的市場或者干掉對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它們不能再像這樣依靠補貼繼續戰斗下去了。
雖然新政策讓網約車合法化,但是不確定因素太多,且每個城市都會出細則,目前看來,網約車數量和運價水平由地方政府決定的態度已顯露。限制營運牌數量限制,或者干預定價等,都是影響供給與需求不可測的因素,這也讓擺脫這種惡性燒錢競爭顯得迫在眉睫。
按照優步一年補貼15億美元,滴滴一年補貼20億美元估算,合并后產生的成本節約是巨大的。從Uber的角度,目前看在中國戰勝滴滴的可能性很小了。合并前,滴滴坐擁100億美元現金和超過80%的市場份額,背后有阿里和騰訊。Uber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它的高估值很大程度是基于全球市場憧憬。占據Uber全球市場三分之一的中國市場被合并了,基本就是承認本土化失敗。但對于Uber來說,從中國抽身并非壞事,還有很多待投資地區,且沒有資金、技術強大的對手,推高并持有的滴滴估值,也可視為維系自身的高估值。
另一方面,滴滴號稱要全面國際化與Uber在全球其他地區的競爭對手結為了聯盟,并向這些公司投資,包括東南亞的Grab Taxi、印度的Ola,以及美國的Lyft。但歷史上從沒有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境外成功過,滴滴自身估值也已較高,再融資進行全球布局較難成為現實。而且在歐美市場,Uber已占絕對先機,滴滴殺出去只能依靠巨額補貼搶奪市場。所以,合并還能一定程度上劃定勢力范圍,畢竟在各自地盤上還有一些零星對手需要對付。這再度強化了中國互聯網和世界互聯網兩個平行的世界。
看似中國出行市場已塵埃落定,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市場占有率為個位數的神州和易到,必然會隨著Uber的退出重新得到資本的青睞,搶占其退出后的市場份額。樂視的賈躍亭就在合并之后第一時間為自己的易到發聲,他在朋友圈里這樣寫道:我們不會為躺著進入行業第二而竊喜,專車之戰才剛開始。
表面上看,這次合并是中國出行的統一之戰,桌下的暗戰已經牽扯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所有巨頭。這有些像當年的北美獨立戰爭,僅僅是英法全球戰爭的一個小戰場,法國聯合西班牙,在從北美到印度再到直布羅陀的廣大戰線上與英國全面交戰。加入這場戰役的互聯網企業,因為這次交易,生態悄然發生變化。
滴滴與Uber合并后后,騰訊和阿里將在新公司中持有接近10%的股份,而百度的股份將下降至3%左右。阿里基本算左右逢源,反正現在兩家都有合作。滴滴目前同時使用騰訊和阿里(高德地圖)的地圖服務,支付領域用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個局面在合并后很難改變。百度原本希望通過Uber中國來提升其地圖和支付業務的使用率,合并之后,將對百度非常不利。
數據更是決勝未來的關鍵,因為自消費者啟動應用的那一刻起,背后龐大的系統就開始記錄你的資料:叫車的地點,司機前來接你花費的時間,整趟路程的行進距離、路徑與時間,抵達的目的地等。最終出行公司成為了大數據的金礦,轉變為一家與搜索引擎、社交網站、金融服務等公司一樣的模式,使用挖掘出來的大量信息打造新服務,或者把這些數據對接給其他公司,賺取收入。比如滴滴可以和航空公司、餐廳、夜店、酒吧等地展開合作,讓合作公司“預知”你的行程,擄獲更多潛在客戶。既然用戶愿意交出自己的私人資料換取優惠,這就表示滴滴的“大數據”不只發揮在核心業務上,更能在營收上創造額外的貢獻。
百度、騰訊、阿里,都是想要獲取這些數據的公司。一個多月前,馬化騰就明確向本刊表述了這些數據的用處:“我們希望提供連接器的基礎功能和組件,把服務和用戶連接起來,把龐大的數據開放出來,解決最后一公里,和用戶對接起來。”在馬化騰看來,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是在未來移動互聯網時代和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時代至關重要的環節,它不算是一項業務,而是基礎設施。
除去騰訊在地圖本身的投入,他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很多都基于數據,他垂涎于滴滴每天上千萬的出行和實時的交通數據,數百萬車輛實時地理位置信息的匯集;京東每天數百萬單的送貨、物流和龐大的地理位置信息,他們既是LBS信息的消費者,又是LBS信息的生產者,更不用說像美團、58他們有遍布全國數十萬商家,以及他們所提供的外賣、快遞等服務。騰訊希望這些深入到小巷里鮮活的地理位置信息,都可以共建、共享以及共用這個“基礎設施”。
在這個連接時代里,數據、基礎設施還有算法賦予了公司獨特的優勢。盡管Uber在技術上處于領先,但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的世界,尤其,這也是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滴滴現在有機會成為在BAT之后一家獨立的力量,他裹挾著這些公司對他的欲望,有了改變中國互聯網格局的基礎。
陸柏品牌設計事務所提供 杭州VI設計,杭州LOGO設計,杭州廣告公司,寧波廣告公司,以及杭州天貓商城視覺設計服務,陸柏設計幫助您立體化實現品牌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