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ss is more”的設計理念在VI設計中作用
“極簡設計風格”已經席卷了我們生活的各個與設計相關的領域。無論是家居設計還是網站設計亦或者是平面設計,而“less is more”這個設計理論更是深入人心,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如何在設計中平衡哪些元素應該less,哪些元素應該more。
設計從業者可能對“less is more”這個概念并不陌生。也可能在你出產品界面的時候總是有那么個角色站在你旁邊誨人不倦的告訴你,咱這個界面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balabalabala……
耳熟能詳的“少即是多”概念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德國設計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提出的。是不是覺得這個名字耳熟了,這里我就不再復述大師的生平簡歷以及作品了,有興趣的同學問問度娘。極簡風先是席卷了幾乎所有與設計有關的行業。像無印良品的設計師原研哉,就是一位崇尚“less is more”的優秀設計師。那么在產品設計中我們應該如何應用“less is more”的原則呢?哪些元素是我們在設計階段應該被留下來的呢?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聊聊產品設計中會到底應該留下哪些。
精準定義產品受眾
真正意義上接觸到產品開發階段應該是在研究生實驗課程中。老師在課堂上會循序漸進的跟我們敘述產品設計的過程。第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受眾人群。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理,你所設計的產品永遠不可能滿足所有類型的用戶,對受眾定位始終要清晰。反過來說如果你的產品滿足所有用戶也注定說明它是個失敗的產品。
留下來的是精準受眾用戶和一部分潛在用戶,準確的用戶定位也能夠明確產品方向,對未來產品功能模塊定義打下基礎。
從執行的層面上來說,國內外對于過濾出的產品受眾還是有不同的待遇,國內很多項目會把用戶變成一面旗幟掛在那展示就可以了;國外則會在產品開發的不同階段反復的論證產品功能是否真正滿足所定位的用戶需求。

產品功能模塊
提起產品的主要功能,產品經理、設計師以及LD總是都有話說,每個人都會提一點自己認為重要的功能點,這樣才覺得對這個產品是負責的。我們也總是會幻想出用戶可能需要的功能然后再進行堆疊羅列,排列組合成各個菜單下的功能點。這時候往往忘記了產品的主要受眾以及服務這些客戶需要的主要功能點。
在這個階段擦亮眼睛分清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再做減法的這個過程也非常不容易。也許可以用上“less is more”理論來說服你的大BOSS。功能的簡化需要邏輯上的推導,多問自己幾個問題也許對篩選會有很大的幫助。
- 產品服務的主要受眾是誰?
- 哪些功能是客戶目前迫切需要的?哪些是輔助型功能?
- 產品未來的使用場景有哪些?
- 歸類整合好的產品模塊是否需要按照主次功能再排序?
這些問題都思考過了也許能幫你化繁為簡。
交互流程
說到交互流程你可能先想到的是flowchart & framework這種流程框架圖。眾所周知每多一步操作都可能造成用戶流失,在流程圖階段一定要保證去掉多余操作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保證簡化操作步驟。
最終過濾生成的是一個能滿足多種用戶路徑的流程圖,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有沒有重復操作出現在流程圖中的不同位置,是不是合理?多走幾遍流程,遇到選擇步驟多想想用戶操作時可能做出的選擇,模擬試驗場景會幫助產品人員辨知多種可能性,能留下來的始終是一張邏輯清晰,結構分明又沒有重復操作的流程圖。

界面元素
有了前三條作為產品開發的基礎條件,才能談談接下來的界面設計。
- 主要功能突出表現,web端關注的方向可能是菜單排列順序,主要內容應該在什么位置優先展示,手機端的方向更強調主要功能入口位置,比如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常用的功能入口會放在底部tab位置更方便用戶點擊,等等。
- 合并相同功能的頁面入口,并且在整個系統開發中保持一致性。
- 手機端更要特別注意去掉多余的操作功能,保留最主要的操作功能入口。
配色字體
終于說到跟設計師們相關的內容咯,當然也跟上面界面元素內容息息相關。如果說上面是理性的分析,接下來就得聊點帶色兒的感性故事。有這么幾點需要注意的。
- 客戶在VI設計中的配色,有沒有要求要突出品牌化的沿襲,這可能會間接的決定主視覺顏色的色系。
- 咱自己公司的VI顏色,是不是要在產品中有所體現。

上面的兩條是保證用色不出錯的,有一些項目還是有發揮空間的。面對這種開放性的項目要注意選用的主色系顏色最好不要超過三個,不過對于一些圖表類展示的項目可能需要很多同色系的明度不同的色彩,如果主題背景相對比較單一的話(比如黑白灰為主色系)也可以選擇出彩的色相不同的顏色。

杭州VI設計

杭州LOGO設計
產品設計中對字體的應用,首先保證最多不要超過同一家族中的兩種字體??紤]到產品的面向人群和使用的終端設備,盡量選用各個終端的默認字體。比如中文字體微軟雅黑,英文字體Arial,這就算是萬年不可丟的字體。
當然這還是由產品面向的受眾人群決定的,如果是以兒童用戶為主那還是要花心思選個娃娃們喜歡的卡哇伊字體哦。
小結
從受眾人群定位到頁面細節顏色和字體的選擇,通過以上5點內容把產品設計中會遇到的選擇類問題都一一展示出來。“Less is more” 原理,它可能不僅僅在設計領域是風格類的演化,在產品設計上可能更多的能幫助我們做取舍。在目前這個豐富的產品市場中,不缺乏功能種類多的設計,未來更需要的可能是針對小眾人群的設計,用戶的習慣和喜好也會越來越細化,也要求產品設計人員更加細致的發現這些小的需求點去滿足客戶挑剔的審美胃口。少即是多也能幫我們在開發過程中留下來產品的精華部分,遇到選擇或者需要說服BOSS的時候也許“Less is more”可以救場哦。